发布时间:2024-08-29 05:46:34 | 橘子网
![]()
大学建档立卡是指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贫困档案,以便于后续的资助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录入到学校的贫困档案库中,以便于学校进行资助管理。建档立卡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目的是为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大学中,建档立卡同样非常重要。由于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都比较高,很多家庭难以承担,因此需要通过建档立卡等措施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资助。同时,大学建档立卡还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后续的资助管理提供依据。
一般来说,大学建档立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学生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并填写申请表格。
审核:学校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
建档:对于审核通过的学生,学校将其信息录入到贫困档案库中,并建立贫困档案。
资助: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业表现,学校会给予相应的资助措施,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等。
大学建档立卡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助,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建档立卡还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后续的资助管理提供依据。

包括学生的户籍证明、户口本复印件、贫困证明,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学生学籍姓名和身份证姓名等相关资料。
学生申请建档立卡的条件必须为精准资助对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接到材料后进行了分类处理,包括学生的户籍证明、户口本复印件、贫困证明等相关资料,对材料不齐全的学生立刻通知班主任要求学生补齐。逐一对每个学生的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学生的户籍性质、学生的身份证号码、学生学籍姓名和身份证姓名是否一致等。
核对后将学生信息录入电脑,为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又将信息打印出来交班主任进行核对,学生一一签字确认。由于学校对资助材料准备的各个环节要求都非常详实、认真和细致,从而保证了学校资助工作的材料准备充分、信息准确,为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提供依据。
扩展资料:
2017年,安徽省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狠抓“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两项重点工作,以“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结果全告知”为目标,以教育扶贫和民生工程为抓手。
以数据比对为突破口,精准锁定资助对象,全力落实好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等资助政策。全年共发放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资助资金11.35亿元,100.1万人次。其中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全年资助9万人、补助资金0.95亿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7.6万人、补助资金0.8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 合肥理工学校--精准认定资助对象 不打人情牌-学生资助 橘子网

橘子网(https://www.tiejuzi.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建档立卡是什么意思,我也刚刚上大学发了一张建档立卡的纸。请问老师的相关内容。
这是针对贫困户,要通过村里面评选出来,及制作一个档案,也可到当地扶贫办查找。
一. 基本概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 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
1.标准
以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识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在确保完成国家农村扶贫标准识别任务的基础上,可结合本地实际,按本省标准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统一管理[1] 。
2.规模
原则上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8249万人为基数。省级统计数大于国家发布数的,可在国家发布数基础上上浮10%左右;个别省级统计数与国家发布数差距较大的,上浮比例可适当提高;具体识别规模经省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省扶贫办报国务院扶贫办核定 。
3.做法
采取规模控制,各省将贫困人口识别规模逐级分解到行政村。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
4.登记内容
《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以上,就是橘子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大学建档立卡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橘子网:www.tiejuzi.com